“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持续提升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有效筑牢国家经济安全屏障。
图为2025年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共有4000多家企业、5万余名行业人员参展参会。人民图片 黄金崑/摄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粮食生产连获丰收,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保供基础扎实。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的能力搭配上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为生产生活用能提供有力保障。建成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2021—2024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5.4%,明显快于“十三五”时期。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制造业门类齐全优势更加明显,制造大国家底更加厚实,2021—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制造等长板优势日益凸显,重点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更多领域从量变到质变、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转变的步伐加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的33.7%升至2024年的34.6%,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提升。
详见: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文章《“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策划:黎海华 审核: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