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文艺专访② | 新大众文艺“新”在哪里? - 求是网

新大众文艺专访② | 新大众文艺“新”在哪里?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10-11 15:00:00

  编者按:新大众文艺是当代中国文艺领域涌现的新现象。围绕如何看待新大众文艺、推动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本刊记者对中国文联副主席高世名、陕西省西安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王军、《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外卖诗人”王计兵进行了专访。

  记者:人民大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参与文艺,正在形成全民创作的火热场景。新大众文艺“新”在哪里?

  “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是我国文艺工作队伍和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2024年12月28日晚,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的西江之约·2024年桂粤“文艺两新”群英会在广西梧州骑楼城启幕。图为活动现场。 中国文联供图

  梁鸿鹰:新大众文艺之“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创作主体之“新”。与以往文艺创作的主体为专业文艺工作者不同,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者大多是未从事过文艺创作的普通百姓,涵盖了农民、快递员、保洁员、保安、木工、瓦匠等“素人”,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自信投入文艺创作,开拓了新的精神生活空间。二是内容之“新”。新大众文艺反映基层百姓的生活体验、五行八作的职业甘苦,以接地气的家长里短、街谈巷议、内心挣扎,形成社会万象五光十色的镜像,绘制出芸芸众生的心灵图谱。三是形式之“新”。新大众文艺除采用散文、诗歌、网络小说、网络音频、微短剧、短视频、才艺直播、互动艺术等途径外,还以超文本、多媒体等形式登场,作品在语言语料、画面戏风、技术技巧上不拘一格,自我抒发特征明显,有的创作者还突破了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传统门类的框定,以内容需求为核心,实现了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四是传播之“新”。除以纸质书、电子书形式面世外,新大众文艺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即时传送、即时播放,上传即创作、直播即创作,创作与传播同步,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当下性、一过性。五是欣赏消费之“新”。新大众文艺提高了文艺欣赏的自主性、选择性,让文艺消费由观赏电影、电视剧、戏剧那样的传统静态沉浸式,转变为欣赏消费主导叙事的动态互动式,移动化、场景化、交互化特征明显。

  高世名:我理解,新大众文艺之“新”,最可贵之处是人民大众文化生产、文艺创作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新大众文艺是一种召唤,它在新时代的新现实、新经验中召唤出创作的新主体、艺术的新生态。人民大众依托自媒体,创作并播撒出一种既“切实”又“切身、切己”的精神产品。这对文艺界、对时代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文艺现象,更是社会现象;不仅是无数普通人创造性的自我展示,更是个人与世界的连接与互动;不仅是一个个“艺术家”的涌现,更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机制的形成。新大众文艺打通体制内外,超越年龄代际,形成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创作无分业余专业、手法无问古今中西的局面,造就出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浩然大势。它抛掉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种种思想包袱,跳脱出“中西、古今、雅俗”的纠葛辩难,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土壤中自由生发,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的时代里茁壮成长,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更多内容,详见本刊记者专访文章《推动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张盼 审核-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