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重视城市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城市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系统谋划部署新时代城市工作,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8年多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图为2025年6月1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 雄安媒体中心供图 王伟倩/摄
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4年的67%,城镇人口由7.2亿人增加到9.4亿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动力源。雄安新区拔地而起。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城市已达27个,中国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深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体制改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盲目扩张“摊大饼”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城市道路长度达到56.4万公里,轨道交通建成里程接近1.1万公里,通勤效率大幅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中广泛应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宜业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截至2024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超过99%,地下管网长度达到378.5万公里,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5万公里,全面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系统性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800多万套,1.7亿人喜圆安居梦。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多万户、超过1.2亿人。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大幅提升。坚持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时间全贯通,推动建立多层级多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名村487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89片,认定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统筹发展与保护,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留住城市“烟火气”,打造文化“新名片”,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0%。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绿道近10万公里,建成和改造口袋公园超过4万个,轮换开放草坪1.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详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文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策划:侯亚景 审核:王兆斌 监制:牛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