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⑦ | 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求是网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⑦ | 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08-11 15:00:00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就有着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求是》杂志2025年第15期刊发了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从十个方面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本期和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之七: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2003年,浙江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内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面对当时浙江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还存在诸多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难题,浙江如何以试点为契机攻坚破难、走在前列?坚持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领导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浙江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他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其中,如何把握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为重点,使其不断增强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市场体系”。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截至2025年7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图为2025年7月8日,游客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参观。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明确“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投入。文化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和经济上‘断奶’”。为此,浙江在改革中坚持分类指导,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对重要新闻媒体、重要社科研究机构、重大文化项目、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等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给予相应的经费保证,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习近平同志敏锐认识到,当代文化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的竞争,文化产品的可持续供给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文化产业来加以实现,强调“必须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通过几年努力,使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明显提升,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他特别重视文化产品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对先进文化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阐释,指出,“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肯定不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产品,应当既能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丧失市场”,并鲜明提出“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等“四个一致”的重要论断。基于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刻认识,浙江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营性文化企业、改革试点中的转制文化单位分类指导,形成财政投入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和政策激励方式。

  这些重要论述和探索,为浙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确立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也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

  更多内容,详见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张盼 审核 - 李达